干货!西瓜病害及其防治措施!

发表日期:

      西瓜侵染性病害有几十种,其中为害较严重的有西瓜枯萎病、西瓜炭疽病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等,这些病害的为害不仅影响西瓜产量,也影响品质。今天着重讲讲西瓜炭疽病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。

炭疽病

【症状】

      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茎蔓、叶柄和果实。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,外围常有黑褐色晕圈,内里颜色稍淡;其病斑上常散生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。叶片染病,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斑点,有时出现轮纹,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。果实染病初为水浸状,随后凹陷形成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,湿度大时斑上易产生粉红色黏状物。

【发病规律】

       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,其发病最适温度为22-27℃,10℃以下、30℃以上病斑停止生长。西瓜炭疽病为一种土传性病害,病菌在残棵或土里越冬,第二年温度湿度适宜,越冬病菌产生孢子。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以直接侵入子叶,从而引起幼苗发病;摘瓜时,瓜表面若带有分生孢子,则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可以侵染发病。炭疽病的发生和湿度关系较大,在适温下,相对湿度越高,潜伏期越短,发病越重。相对湿度在87%-95%时,其病菌潜伏期只有三天,湿度越低,潜伏期越长,相对湿度降至54%以下时,则不发病。此外,用肥不均衡,氮肥过多,排水不良,通风不好,密度过大等发病严重。

【防治方法】

      生产上应按照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方针,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大力开展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,科学合理使用高效、低度、低残留农药,确保化学防治安全有效。

1.农林防治措施:选择抗病品种、使用无病种子或播前种子消毒、床土消毒、轮作、合理的栽培管理等。

2.药剂防治:保护地和露地在发病初期喷洒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6%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。此外,还可选用38%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、36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、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2%抗霉菌素(嘧啶核苷类抗菌素)水剂200倍液、2%武夷菌素水剂喷施。

3.嫁接栽培:与防病、防虫的“鼎强一号”砧木进行嫁接,来达到防治效果。

4.调温控湿:推广应用膜下软管滴灌技术,既节约用水又降低棚内湿度。早春晴天上午以闷棚为主,让棚顶水珠雾化,中午及时通风散湿,夜晚注意覆盖保温,减少叶片结露。

细菌性果斑病

【症状】

     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又叫细菌斑点病、西瓜水浸病、果实腐斑病等,是由西瓜噬酸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种传细菌性病害,危害西瓜、甜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。细菌性果斑病可侵染叶片果实,侵染果实时常形成水渍状浅褐色或灰白色小斑点,严重时形成溃疡或裂口。细菌性果斑病只侵染果实时,呈块状、阴湿状腐烂斑,并随着农事操作,尤其是浇水进行病菌的传播。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,一定要及时拔除病株(这是病害传播的根源!!!),并对健康植株进行喷药保护,减少后期发病。

【发病规律】

      带菌种子形成的病苗初期多数是子叶先发病,逐渐传播到真叶上,病斑可沿叶脉扩展,造成叶片上的发病症状;湿度大时会流出白色菌脓;湿度低时病斑干枯,上有薄纸状菌膜。叶片上的菌落到幼果上就会侵染果实。当菌量低时,并不表现症状,病菌也只是附生在植株或果实上,当湿度足够引起病菌大量繁殖时,该病害开始显现症状,并迅速传播蔓延,一旦上果,无法挽救!病瓜率等于损失率!

【防控措施】

      生产上依旧是应按照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方针,根据细菌性果斑病发生特点整理以下几种适用方法:

1.防控细菌性果斑病,种子处理是关键。种子处理方法为首先将杀菌剂稀释200倍,浸泡西瓜种子1小时,然后用清水冲洗4-5次,每次用水量约为药剂用量的10倍为好,每次用水浸泡时间为10分钟左右,或流水冲洗30分钟,冲洗过程中不断搅拌种子。

2.播种前,对育苗场所、苗床以及穴盘、覆盖物等育苗器具进行消毒处理,喷施40%甲醛密闭1~2天,待甲醛挥发完全后使用。

3.实行轮作,由于西瓜不耐重茬,且连作容易加强同一类型病害的发生,因此最好选择3年内非染疫的通风良好、排灌方便的田块,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,条件许可时最好因地制宜进行水旱轮作倒茬。

4.药剂防治,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药剂通常以生素类和铜制剂为主,农用链霉素与中生菌素可有效抑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和蔓延。发病初期可用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与地面喷施,每隔 7天喷施一次,连续喷2~3 次,在预防和早期治疗方面具有较好效果。田间防治可使用抗生素和铜制剂。例如,春雷霉素、中生菌素、春雷·王铜、氢氧化铜等。喷药时应做到均匀、周到,叶片背面也需要喷到。